学进范文网 > 百科 > 专业 > 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时间: admin 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 中文名:交通运输专业
  • 外文名: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 修业年限:四年
  •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专业代码:081801
  • 所属学科门类: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解析

什么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以前称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修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就是能够研究生产交通运输设备,组织、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生产,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业人才。

在招生时,大部分高校按“交通运输专业”名称进行;也有部分学校按照“交通运输类”专业招生。这里介绍的是交通运输专业。

基础要扎实,技术含量高

除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力学等基础课程之外,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一般还会开设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课程。另外,根据培养方向不同,学生还会学到轨道相关知识、民航相关知识或汽车相关知识等。在很多学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还会加入交通运输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

总的来说,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专业性很强,需要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的专业。虽然该专业对考生的要求根据高校层次不同,也有所区别,但总体来说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

培养要求

此专业主要学习运筹学、汽车学、物流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车辆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车辆设计制造,汽车运用技术,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知识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中应用的基本技术;

3.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交通工程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热工与发动机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土质学与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公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运筹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场设计》、《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原理》、《地铁车辆结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运输市场营销》、《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交通规划》、《项目投资与评估》、《交通运输组织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

【*注:根据各个院校教学研究领域的不同,所选课程也有不同。该专业主要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民用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四大领域】

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程制图、测量实习、港站实习等,一般安排12周。

远程教育

远程(网络)教育主要课程:运筹学、应用数理统计学、预测与决策技术、运输经济分析、运输技术经济学、客货运输组织学、交通分析、交通规划、运输安全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客运系统分析、交通控制与管理、物流学和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等。

相近专业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汽车运用工程 车辆工程 飞行技术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交通设备信息工程海事管理 物流工程 航天运输与控制 交通建设与装备。

就业方向

该专业所在的学科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可以继续在该专业继续深造。 毕业生可到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开设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滨州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集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大连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德州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原青海民族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白城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西安思源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西藏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北汽车工业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工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宁夏大学、鲁东大学、西安外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黄石理工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兰州城市学院、海口经济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湖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京学院、郑州华信学院、蚌埠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运城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三联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江西蓝天学院、贵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德州学院、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航海学院、韶关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藏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白城师范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聊城大学、海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宁夏大学、鲁东大学、河北联合大学、燕山大学、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南通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武汉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昆明学院、西安航空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滨州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青岛滨海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长春科技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郑州华信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沈阳工学院、蚌埠学院、安徽三联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大连科技学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郑州科技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南京a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南昌工学院、北京人文大学铁道学院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

0823交通运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二级学科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大连海事大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类别

学科代码及名称

学校名称

二级学科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吉林大学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上海海事大学

专业排名

学科评估高校排名:0823交通运输工程(2015年)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1所,本次有17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5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286东南大学

91

10613西南交通大学

10004北京交通大学

88

10247同济大学

10533中南大学

83

10710长安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1

10404 华东交通大学

78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10732 兰州交通大学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75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10183 吉林大学

74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72

10299 江苏大学

70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69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67

10294 河海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65

10066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63

10153 沈阳建筑大学

10154 辽宁工业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其他信息

我国交通运输政策取向

1.树立科学的交通发展观,转变交通增长方式

交通运输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从单一的数量、规模、速度型变为速度、规模、效益相统一;从单纯重视交通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从资源粗放消耗型变为资源集约使用型;由各方式各自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向生态、环保、安全型转变。

2.制定统一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综合运输发展规划,使各种运输方式的部门规划成为综合运输发展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防止各种运输方式或部门以自我为中心,各自规划、各自建设、自成体系。综合运输发展规划必须充分体现政府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思路和重点,从宏观上、战略上、全局性的高度,突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彼此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3.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政府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推进与引导作用,加快交通特别是铁路改革步伐,构建新型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调控机制与监管体系。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活动的监管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建设与运营机制的改革,确保为经济和运输服务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交通公共设施。改革交通运输行业的价格管理制度,构建合理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4.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运输工具和运输管理的技术水平

发展节约能源、排放量小、技术先进的铁、公、民航和水运运输工具。加快发展高速、重载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推广运输技术与装备的标准化与国际化。积极采用先进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车载路径导航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提高运输管理组织技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能力,发挥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损耗。

5.发展现代化的运输服务系统

重点建设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组成的快速客运系统,以及由铁路干线和公路干线组成的快速货运系统。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及集装箱运输系统、散装运输系统、特种货物运输系统。建设散装货物、集装箱货物的联合运输系统。建设换乘便捷的旅客联合运输系统。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运输系统。实现运输组织的信息化、智能化。

99340